本文作者:蘇芳老師
泰祺教育語文寫作教研組副組長
管綜語文寫作中的論說文部分,考察的是考生根據對題意的準確理解,提出相關論點,并對該論點進行論證的能力。因此,審題立論和分論點論證便是此題的兩大要求。
其中,審題立論和考生讀題的理解能力有關,考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提出定論后,如何寫出分論點來進行論證才是體現在卷面里的“硬功夫”。
很多同學會問,分論點是什么?一般而言,我們認為論說文應該是先提出一個中心觀點作為文章的總論點,與之對應的便是多個分論點。通俗來說,分論點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總論點進行支撐。
下面以2015年論說文真題為例,帶大家看下總論點與分論點。
真題范例
孟子曾引用陽虎的話:“為富,不仁矣;為仁,不富矣。”這段話表明了古人對當時社會上為富為仁現象的一種態(tài)度,以及對兩者關系的一種思考。(2015)
立論:我們應該堅持為富與為仁并存。
分論點1:為富可以奠定我們的物質基礎,從而才有能力為仁。
分論點2:為仁是精神的升華,懂得為仁者才可以創(chuàng)造更大的社會價值。
分論點3:為富與為仁并存,才可以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,從而人生更完整。
那么如何在考試中快速寫出合理的分論點呢?分論點的設立又有什么要求呢?泰祺老師建議要寫好一篇文章的分論點,應該注意以下三大方面:
總論點與多個分論點具有邏輯推理關系
總論點是多個分論點的最終推理結論。作為總論點的支撐點,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有邏輯推理關系,而不是補充關系或并列關系等。
以2007年試題為例,把題目列一下:
真題范例
電影《南極的司各脫》,描寫的是英國探險家司各脫上校到南極探險的故事。司各脫歷盡艱辛,終于到達南極,卻在歸途中不幸凍死了。在影片的開頭,有人問司各脫:“你為什么不能放棄探險生涯?”他回答:“留下第一個腳印的魅力。”司各脫為留下第一個腳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。
當我們提出“我們應該勇于追求人生理想”的觀點時,如果有同學將其中某個分論點寫成“追求人生理想應該無所畏懼”,顯然是不恰當的。
因為總論點的“勇于”就包含了勇氣的意思,而分論點里的“無所畏懼”也是勇氣的含義,分論點和總論點本質上表達的是同一層意思,并沒有梳理出由因到果的邏輯推理關系。可見,總論點是應該與分論點形成上下層關系的。
那這道真題應該怎么設立分論點呢?
總論點:我們應該勇于追求人生理想。
分論點1:人生因為有理想而有目標,有了目標才有動力。(必要性)
分論點2: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坎坷,因為不容易所以更可貴(困難性)
分論點3:那么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如何才能克服困難呢?具備足夠的勇氣是第一要義(怎么辦)
多個分論點之間形成系統(tǒng)的邏輯關系
除了分論點支撐總論點以外,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也應該存在明確的邏輯關系。
一般而言,我們在聯(lián)考寫作中,一個總論點應該搭配三個分論點來論證比較合適。而這三個分論點之間應該符合一個邏輯關系體系,這個體系可以是時間邏輯(過去、現在、未來),也可以是主次關系(首先、其次、最后)、又或者是事件邏輯(是什么、為什么、怎么辦)。
以2018年真題為例,如果總論點為“人工智能利大于弊,我們應該合理發(fā)展人工智能”,那么分論點則可以按照事件邏輯分為“什么是人工智能?”、“人工智能帶來效率的提升,利遠大于弊”、“如何合理發(fā)展人工智能”。
總而言之,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且統(tǒng)一,是全文論證合理性的基本要素,我們應該加以重視。
分論點要避免過于空洞或不確定性表述
分論點應該是對總論點的有效支撐,所以分論點的表述應該直接有力,避免空洞無物或不確定性的表述。
以2020年真題為例,立論“細節(jié)決定成敗”,如果分論點里寫到“注重細節(jié)或許能更好的統(tǒng)籌全局”,一方面這個論點沒有太多實質的內容,另一方面用了“或許”一詞,顯得作者本身在論證中的不確定,難以具有說服力。
若能改成“細節(jié)是對事件的細微觀察的結果,注重細節(jié)有利于統(tǒng)籌全局”,這樣的分論點則更加細化,表述上也更加堅定且符合邏輯。對總論點的論證需要多個分論點的有效的支撐,因此分論點的表述是至關重要的。
論說文是論證的藝術,分論點是論證過程中的主干線路,我們不僅要嚴謹對分論點的表述,還要注重分論點與總論點、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,只有做好對分論點的撰寫,才能嚴謹地對總論點進行論證。